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歌手大全 歌手大全

土家哭嫁歌歌词是什么歌_土家哭嫁歌歌词是什么

tamoadmin 2024-09-06 人已围观

简介1.沿河哭嫁歌歌词大全 哭嫁形式有讲究2.土家族丧歌歌词3.哭嫁是什么族的婚俗4.丧歌歌词想看一下岭南嫁女之日,新人盛饰庙坐,少女亦盛饰夹辅之,迭相歌和,含情凄婉,各致殷勤,名日“送老”,言将别年少之伴,送之偕老也。其歌也,静江人倚《苏幕遮》为声,钦人倚《人月圆》,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凡送老皆在深夜,乡党男子群往观之,或于稠人中发歌,以调女伴,女伴知其谓谁,亦歌以答之,颇穷中其家

1.沿河哭嫁歌歌词大全 哭嫁形式有讲究

2.土家族丧歌歌词

3.哭嫁是什么族的婚俗

4.丧歌歌词想看一下

土家哭嫁歌歌词是什么歌_土家哭嫁歌歌词是什么

岭南嫁女之日,新人盛饰庙坐,少女亦盛饰夹辅之,迭相歌和,含情凄婉,各致殷勤,名日“送老”,言将别年少之伴,送之偕老也。其歌也,静江人倚《苏幕遮》为声,钦人倚《人月圆》,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凡送老皆在深夜,乡党男子群往观之,或于稠人中发歌,以调女伴,女伴知其谓谁,亦歌以答之,颇穷中其家之隐匿,往往以此致争,亦或以此心许。

到了清代,一些地方志中出现了关于哭嫁歌的记载。如嘉庆年问湖南的《宁远县治》卷二,记下了该省南部五个州县哭嫁歌的流行情况:

宁俗:于嫁女前一夕,具酒馔,集妇女歌唱。歌阕,母女及诸故伯姊,环向而哭,循叠相继,达署乃止。此风不知始于何时,而道、宁、永、江、新五州,如出一辙。

清末光绪年间,广西《迁江县志》卷三有:

婚嫁,女家于前三日,请亲友妇女,终夜唱歌,谓之“离别歌”,言其别父母兄弟之情也。又谓之“送老歌”,言其姑表姊妹,送之偕老也。

民国初年以后,关于哭嫁歌的记载多了起来,如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刘万章的《广州旧婚俗》、王兴瑞、岑家梧的《琼崖岛民俗志》、黄占梅等主修的《桂平县志》,以及解放后的各种风俗志、婚俗志、地方志都有相关的内容。“从哭嫁歌文本内容来看,涉及封建社会生活较多,应该是这个时期才真正成熟并习以为俗的。近代,哭嫁之俗尤甚,有“不哭不发,越哭越发”之说。民国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的婚姻家庭制度随之变革,哭嫁歌亦失去生存的土壤,渐趋消亡。在现代社会,仅在交通闭塞、落后贫困的某些边远地区尚有残留现象。

湘鄂川渝黔土家族聚居区处在长江上游与长江中游的交接地带,“连山叠岭和险峡急流,地僻民贫,易守难攻,历史的节拍比地区舒缓。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止于南岭,是一条文化沉积带。古代的许多文化事象,在其他地方已经绝迹或濒临绝迹了,在这个地方却尚有遗踪可寻。”哭嫁歌便是其中一例。直至今天,在偏远的山村,也还有姑娘在出嫁时哭嫁。虽然哭嫁之俗在本地曾盛行,至今尚存哭嫁遗俗,但有关土家族哭嫁歌的文献材料却很少,现可见的最早的是清乾隆时期著名土家族诗人彭秋潭(1748~1808)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还有一首竹枝词:

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

宁乡地近巫山峡,犹似巴娘唱竹枝。

土家族新娘如果在出嫁时不哭,则表示对父母不孝顺,毫无依恋。在土家族流传着“会哭不会唱,姑娘没人望”的传说。唱哭嫁歌成了衡量女子德行的一个标准。所以,土家姑娘如果不会哭嫁,会被人耻笑。年代久远,相沿成俗,哭嫁歌就是历代姑娘们集体创作的文学珍品。

土家族哭嫁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及明《思南府志》载,在秦汉以后即有土家族人在此开垦耕耘、繁衍生息。古时,土家族的婚姻比较自由,只要男女双方愿意,并征得族中土老师的准许,便可订亲、婚娶。随着封建礼教的发展,土家族的自由婚姻和其它民族一样,也逐渐被包办婚姻所替代,讲求“父母之命、媒约之言”,“门当户对”等条件。  与此同时,土家族姑娘对包办婚姻不满而衍生的哭嫁现象就逐步表现出来并发展成内容丰富的文化现象。直至解放后,包办婚姻的现象才得到基本遏制。不管婚恋形式如何发展,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亦喜亦悲的挥泪恸哭却亘古不变。即使在民族交往频繁,文化渗透迅猛的今天,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也要向前来贺庆的亲朋好友献上一曲曲悲欢离合的哭嫁歌。

沿河哭嫁歌歌词大全 哭嫁形式有讲究

湘西土家族姑娘“哭嫁”诉说的内容,由于世代口头传承,加上一些“哭嫁娘”的积攒和琢磨,因而形成了某些大同小异的口传“本子”——即令人赞叹的民间抒情长诗《哭嫁歌》。以保靖县马王乡、永顺县普戎乡、龙山县坡脚乡等地流存的几个“本子”较为完整且有特色。这些地方,出名的老“哭嫁娘”比较多,其中丁贤桂、田翠莲等人在80年代还参加过拍摄呢。如果到猛峒河风景区旅游,在古镇王村兴许还能看到她们传授的徒子徒孙的“哭嫁”表演呢。

根据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先后整理出版的三个《哭嫁歌》的“本子”看,这部民间长诗大体上分为哭爹娘、哭哥嫂、别姊妹、哭媒人、哭嫁妆、哭辞祖宗、哭上轿等10多个部分,长达数千行。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中有许多朴质无华却感人至深的诗句。比如:

忽听金鸡一声叫,

好像乱箭穿我心,

唢呐吹起“娘送女”,

镏子打起“大开门”……

唢呐一声泪一滴,

扯娘罗裙扯爹衣。

苦命女儿送上轿,

亲生骨肉两离分……

就是铁石心肠的人,听了这样声声呼号、字字血泪的哭诉,恐怕也难免潸然泪下吧。

土家族丧歌歌词

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半个月、一个月开始,有的甚至前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那么 沿河哭嫁歌歌词大全 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下吧。

《哭嫁歌》,是土家族的习俗民歌。姑娘在出嫁前一个月里,要唱《哭嫁歌》,用歌声来诉说土家族妇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运和对自己亲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按照习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个月,直哭得声音嘶哑仍不停哭。

《哭嫁歌》的哭唱形式程序则根据出嫁的进程来划分的,分为:?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 和?哭团圆?三种形式,?一人哭唱?即姑娘哭泣诉自己的命运、哭唱祖宗、父母的养育恩情、兄嫂姐妹的情谊、以及哭诉封建婚姻和媒人的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等。如?哭父?:

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

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头言难尽。

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生疾病;

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费苦心。

四怕我们无文化,送进学堂把书念,

把你女儿养成人,花钱费米恩情深。

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

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肠!

女儿错为菜子命,枉自父母费苦心;

我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

为女不得孝双亲,难把父母到终身;

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

?

?两人哭泣?称为?姊妹哭?,即是由出嫁姑娘先哭唱,陪哭人在一旁劝慰哭唱,从句尾插入,两人哭唱一起一落(也有二人对哭唱的)自然地形成摹仿式多声部音乐。寨里的亲友每晚都要来陪哭,非亲非友的少女们也互相邀约,成群结队来?打坡?(土家语,即参加学哭嫁),如姐妹对哭唱:

姐:?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

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

妹:?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

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

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心里难宽怀;

丢妹婆家去,逢年过节又才来!

妹:?梭罗树来台以台,望姐心里多宽怀,

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怀!

?哭团圆?又叫?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在新娘的闺房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 十姊妹围坐一桌,首先由新娘哭?十摆?,新娘哭?一 摆?,厨师在桌上摆一样菜,摆完后,其余九姊妹轮次哭,最后又由新娘哭?十收?,厨师再一样一样将酒菜收进,菜收完, 陪十姊妹活动即告结束。 哭嫁的歌词内容很多,?十摆?、?十收?有哭祖宗之德, 爹娘之恩,姐妹之谊,兄嫂之贤,故土之情等等,有时也骂媒人。陪哭多是难分难舍的缠绵之词。音律多用七宇八句的顺口溜,如?爹娘恩德比天地,哺育教养心操碎,树欲静而风不息,恩德未报就别离。远望故里盼归期,归来又能住几时?门前小河长流水,女儿眼泪长长滴。?

?

《哭嫁歌》的音乐结构属?联曲体?结构,是一个较长的乐段的多次反复,在反复哭泣唱的过程中,由于唱词变化,旋律也随之略有变化,但旋律的基音及终止音保持不变,每句旋律均由高音级进下降,旋律中装饰音运用较多,在句尾时常加进呜咽与抽泣声,以表现妇女悲痛压抑的情绪。

《哭嫁歌》的音乐形成固曲牌,哭唱词形成固定篇章,内容极为丰富,语言精炼质朴,一般五字句、七字句结构为多,押韵上口,通俗明快,易于传唱。根据出嫁程序哭唱有?哭父?、?哭母?、?哭兄嫂?、?哭姐妹?、?哭弟弟?、?哭叔伯?、?哭舅父?、?哭外祖?、?哭媒人?、?哭辞别祖宗?、?哭梳装?、?哭吃离娘饭?、?哭穿露水衣?、?哭上轿?、?哭众客人?、?哭安席?等,是一部较为系统的土家族妇女血泪史,也是一部揭露封建买办婚姻制度的控诉书。

哭嫁是什么族的婚俗

山歌:

土家族民歌中首推山歌,一般多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也有五句一首。题材繁多,主要是抒情歌、叙事歌、神歌等。以下为一首情歌:

男: 小小姑娘我喊你,

我喊你十句呀,

你一句也不答我,

几时把你得罪了?

你一句一句给我说。

女:我的哥哥你喊我,

妈妈在屋怎把口开?

几时我妈不在屋,

我背着猪草看你来。

锣鼓歌:

也称挖土歌、山锣鼓、合音锣鼓等,是一种劳动歌,多表现土家人的劳动场景。如:

捆起腰带要崭劲,

把它挖起要斗形。

挖边哥哥要崭劲,

一步一步往前行。

摆手歌:

源于土家人祭祀土王而举行的一种礼仪歌舞。歌词主要是神话传说和过去的生产生活情景。如《人类起源歌》:

瓢泼大雨,

下了七天七夜,

水井的水,

雍尼不索尼,

钻进瓜窗里。

水冲卷起岩渣,

紧紧的堵住了瓜窗。

水涨破了天,

天塌垮到地上,

地涨升至天上,

天翻了,地覆了。

长篇叙事诗歌:

如《锦鸡》,有七章,724行:

卖身——

管家只问羊多少,

土司只问羊多壮。

谁管春哥饥寒苦?

只有长工问寒暖!

赎身——

一张字纸一条命,

今日才算自由人。

长工点起一把火,

卖身契约化灰烬。

重逢——

落雨太阳是情,

媒人讲话几句真?

有情有意心对心,

哪要媒人作引针!

重逢——

生不丢来死不丢,

好比青藤缠石榴。

青藤缠了石榴树,

花死藤干两不丢。

哭丧歌:

歌手们围在祭帐前,一人击鼓而歌,有时众人帮腔,依次轮唱。除有固定唱词的部分外,大多随编随唱。一般每句七言或十言,两句或四句一首。如:

孝家今夜打鼓闹(热),

三亲六戚都来朝(拜)。

满堂儿孙批麻戴(孝),

孝男孝女痛哭嚎(啕)。

哭嫁歌:

土家族姑娘出嫁上轿前边哭边唱的歌。有辞祖宗、女哭娘、娘哭女、姐哭妹、妹哭姐、哭哥嫂、哭姐妹、哭梳头、哭穿露水衣、哭吃爷娘饭、哭百客、哭上轿等。

其中骂媒人颇有趣:

背时媒人是条狗,那头吃了这头走。

娘家来吹女婿好,婆家去夸嫁妆多。

树上麻雀哄得来,岩上猴子骗得走。

豌豆开花角对角,媒人吃了烂嘴角。

铁树开花八寸长,媒人吃了烂大肠。

哭父,也颇有特点:

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

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头言难尽。

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生疾病;

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费苦心。

四怕我们无文化,送进学堂把书念,

把你女儿养成人,花钱费米恩情深。

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

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肠!

女儿错为菜子命,枉自父母费苦心;

我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

为女不得孝双亲,难把父母到终身;

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

姐妹对哭词:

姐: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

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

妹: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

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

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心里难宽怀;

丢妹婆家去,逢年过节又才来!

妹:梭罗树来台以台,望姐心里多宽怀,

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怀!

丧歌歌词想看一下

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是汉、土家、藏、彝、壮、撒拉等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

上花轿前女子哭嫁,曾是旧式婚礼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独特仪式,自贡地区的传统婚俗也讲究哭嫁,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大概一个礼拜左右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

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

历史背景

据说“哭嫁”这一民俗起源于战国时期,赵国的公主嫁到燕国去做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这以后,“哭嫁”的风俗便流传下来了。

这种风俗,直至清末还盛行四川农村中,上世纪80年代末期四川北部山区汉族聚居地还残留哭嫁习俗,如果出现嫁而不哭的姑娘,也会被邻里看作没有教养的人,传为笑柄;相传有出嫁姑娘不哭而遭母亲责打的事,这位母亲当然算得上是入流导演了。

旧时宣讲故事中,有花轿临门,父亲强令哭《迎风骂媒歌》的情节,可知哭嫁是有歌词的,带有表演性质,原是用来渲染气氛,以悲衬喜;不过,因为婚姻是包办的,真哭真骂的也不会少。

 哭歌在凤冈境内流行甚早,常见于婚嫁和丧葬事务中,一般由女生扮哭。可分哭嫁歌、哭丧歌和孝歌三种。

一、哭稼歌。从前,县境农村姑娘出嫁时,都要对长辈、哥嫂、姐妹和媒人“哭”。这种哭不是真哭,而是倾诉情感的一种形式,一种歌谣。分坐哭和站哭两种。毛巾蒙面,哭声优美,娓娓道来。

哭娘:

水有源头树有根,天下只有我娘亲。

你把女儿哺养大,女儿不忘娘的恩。

梨子开白花,你养女儿是冤家。

天上升起五色云,女儿长大外头人。

此为姑娘出嫁前一天晚上(子时),姑娘开腔哭的内容,俗称“开声”。

娘陪哭:

我的幺,我的女,你开声来我流泪。

不是世道兴起走,金钱再多也不嫁你。

哭爹:

高梁杆,节节青,哭声爹来泪盈盈。

爹把女儿抚养大,女儿不忘爹恩情。

仙桃开花结仙果,爹花银钱是为我。

竹篮打水一场空,我爹辛劳空养我。

哭哥:

哥和我是同根生,生死贵贱不同命。

下贱妹子嫁出门,哥在家中孝娘亲。

你的妹子要离娘,往后家事要你忙。

妹去如有好天地,妹驾彩云接哥去。

哭嫂:

柑子开花叶叶青,哭声嫂嫂妹伤心。

嫂嫂情义比山高,你的妹子记得牢。

石头烧火火不燃,我的嫂嫂太耐烦。

头上双老你孝敬,膝下侄儿你教管。

爹娘是根老树子,树老全靠你护理。

嫂陪哭:

我的妹呀我的乖,姑嫂再好要分开。

姑嫂分开心焦悴,眼泪汪汪滚下腮。

哭姐:

我的姐呀我的姐,你要常来看老的。

经常帮助哥和嫂,众亲夸你有美德。

我的妹子别家人,三天两天难回程。

你要经常去看我,阳雀过山有名声。

姐陪哭:

树上喜雀叫喳喳,我妹今天要离家。

到了婆家为好人,夫妻和睦夸。

姐妹同是一命生,同胞同奶不离分。

姐妹之间常来往,要回娘家同路行。

哭媒人:

你做媒人真可恶,秧鸡脚杆抱鸡壳。

踩断门前石板路,厚起脸皮把媒说。

坛子栽花冤曲死,媒人说不说真。

坑害几多良家女,二世变牛把田耕。

当媒之人想鞋穿,穿起鞋子滚岩坎。

摔死路上无人埋,野狗咬破烂心肝。

媒人还哭:

背时女,砍脑壳,你的嘴巴莫要恶。

背时女,莫要凶,不要媒人找老公。

天上无雷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大河无桥不得过,开天有媒婆。

二、哭丧歌:在农村,凡老人逝世后都“兴哭”,被哭对象多为已故父母,伯父母,家族及亲友中的长辈。

  哭亡母(俗称“五更调”):

一更一点上佛堂,想起亲生我的娘。

我娘怀我十个月,磨得我娘脸皮黄。

吃茶吃饭无滋味,一夜难眠到天光。

生生父母恩难报,吃斋念佛报爹娘。

二更二点上佛堂,想起亲生我的娘。

我娘房中生下我,一盆血水浸衣裳。

儿奔生来娘奔死,只隔阎王纸一张。

生生父母恩难报,吃斋念佛报爹娘。

三更三点上佛堂,想起亲生我的娘。

我娘哺我三五岁,筹钱送我上学堂。

寒冬腊月怕我冷,千针万线缝衣裳。

生生父母恩难报,吃斋念佛报爹娘。

四更四点上佛堂,想起亲生我的娘。

我娘哺我二十岁,杀猪宰羊娶妻房。

儿娶贤妻样样好,女嫁夫婿样样强。

夫妻只说夫妻好,把娘丢在冷空房。

生生父母恩难报,吃斋念佛报爹娘。

五更五点上佛堂,想起亲生我的娘。

我娘劳碌一辈子,为儿为女费心肠。

操劳过度生了病,无法医治卧在床。

生生父母恩难报,吃斋念佛报爹娘。

哭亡父:

正月里,正月正,我父得病是头昏。

二月里,二月八,我父得病是脚麻。

三月里,是清明,我父得病昏沉沉。

四月里,栽早秧,我为父亲找药方。

都说仙丹好,我把仙丹来找到。

谁知仙丹不治病,我父只有这个命。

黄泉路上慢慢行,可怜我父成亡人。

五月里,是端阳,近邻团转来帮忙。

帮忙人儿砍根槐,树身树桠两边排。

树桠用来煮茶板,树身用来做棺材。

棺材前头有脚灯,棺材里头有亡人。

昨天接到糖一包,今天接到纸一挑。

三天不吃阳间饭,午时上了望乡台。

望乡台上望一望,满堂儿女哭哀哀。

儿女哭得肝肠断,阎王不肯放回来。

 

三、孝歌(孝子哭):

清明起来雾沉沉,拿起柴刀进竹林,

大的竹子砍二根,细的竹子砍一林。

青篾划起十二匹,黄篾划起十二双。

前头后头紧紧捆,上坡下坡很把稳。

近邻团转三百三,把我父亲送上山。

行大礼,作大揖,还是近邻出大力。

来日你家有好事,我们还情出力气。

扶丧孝歌:

领:先生举斧来发丧, 众:满堂儿女哭断肠。

领:众亲老幼齐用力, 众:爆竹锣鼓齐助威。

领:抬的抬,帮的帮, 众:喊起号子过坝场。

领:右边立木莫要挨, 众:左边路险要稳踩。

前领:平坦路,闪得开,后应:前后脚步紧跟来。

前领:送亡人,赴阎台,后应:三山五岳同悲哀。

合:黄泉路上慢慢去,来世再生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