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歌手大全 歌手大全

历史知识歌词改编_高中历史知识改编的歌曲

tamoadmin 2024-08-14 人已围观

简介1.近现代史纪录片分类整理2.周杰伦《花青瓷》歌词中没有历史常识错误的是哪个3.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沿革4.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军歌的知识青年从军歌歌词5.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包含了哪些历史典故一、《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团结友爱坚

1.近现代史纪录片分类整理

2.周杰伦《花青瓷》歌词中没有历史常识错误的是哪个

3.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沿革

4.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军歌的知识青年从军歌歌词

5.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包含了哪些历史典故

历史知识歌词改编_高中历史知识改编的歌曲

一、《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我们勤劳,我们勇敢,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东方太阳,正在升起,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我们领袖,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我们的前途万丈光芒。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合)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 (合)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我的祖国和我,象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轻波,心中的歌。

二、名言:顾炎武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诗:1.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同。 示 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近现代史纪录片分类整理

链接: s://pan.baidu/s/1IwdzSPJ3qBqABIhYzPq_dg

提取码: ix3u?

《二十四节气歌》由音乐人秋林(李秋林)改编歌词,发表于1950年1月的《人民日报》上。

歌曲歌词

立春梅花分外艳

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

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

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像樱桃

小满养蚕又种田

啦啦啦……啦啦啦

芒种玉秧放庭前

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

大暑池畔赏红莲

啦啦啦……啦啦啦

立秋知了催人眠

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

秋分丹桂香满园

啦啦啦……啦啦啦

寒露菜苗田间绿

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

小雪鹅片飞

啦啦啦……啦啦啦

大雪寒梅迎风狂

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

大寒岁底庆团圆

啦啦啦……啦啦啦

周杰伦《花青瓷》歌词中没有历史常识错误的是哪个

看完这些纪录片 终于搞清了近现代史

趣味入门

《那年那兔那些事》(动漫形式,展现中国近代史一系列重要军事,外交活动。)

通史了解

《中国近代史纪事》(10分钟混剪,1837—1949年, 标注超清晰!up主贵州共青团。)

《7分钟爆燃近代史混剪》(如名所示,超燃!但无标注。up主广东共青团。)

《20分钟全方位回顾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大事记,干货!up主共青 团中央。)

《中国通史之近现代史》(自辛亥革命讲起,细致。集数168集,建议按需了解。)

按时间轴了解

《圆明园》(1707年建园,1860年被毁。数字化技术再现圆明园从建园,扩建,被毁的历史全过程。)

《船政学堂》(1866年左宗棠上疏奏请创办马尾船政及学堂开始,到辛亥革命后的历史。)

《幼童》(讲述1872年到1875年间,清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留学幼童的历史。)

《甲午》(记录中日甲午战争,通过两国社会背景、军事、改革情况对比,多纬度探究胜败原因。)

《辛亥》(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走向崩溃,和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过程。)

《大抗战》(通过大量史料回顾,九一八”事变开始至日本投降的14年抗日战争)

《我的抗战》(亲历者讲述抗战。他们的眼神和表情,是历史最好的注解。)

《百年求索》(1921—2021年,6分钟讲一个重大历史。简直是划重点!强推!)

历史周边

《西南联大》(讲述卢沟桥事变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组西南联大的历史。)

《闪亮的记忆》(通过20件革命文物讲述背后的故事。)

《近代史上》《近代史下》(歌曲。历史知识全在歌词里,表面在听歌,实际在学历史!)

《无声的功勋》(以隐蔽战线人物为切入点,讲述背后的历史。)

《激荡18—2008》(编年体的形式,重述中国改革开放18年到2008年的重大经济。)

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沿革

其中谬误最重的一句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此,马未都的解释是:青花瓷自诞生之时迅速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七百年来无人撼动。可瓶底从未书写过汉隶,仅在明崇祯一朝某些青花器身偶写过隶书,显然写词者并不太懂瓷器。另一处错误是“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马未都说,这句歌词的错误之处在于“宋体落款仅见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而青花瓷器中未见过。”

抄的不用给分了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军歌的知识青年从军歌歌词

九一八事变后仅仅一个月,抚顺清原的“血盟救国军”就打响了辽东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与此同时,《国歌》的母本——《血盟救国军军歌》诞生,早于《义勇军进行曲》三年多的时间,1931年10月16日,在抚顺大地上就唱响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15年7月16日,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抗战先烈的后人一致认定:1931年10月16日诞生的《血盟救国军军歌》是国歌的“母本”,抚顺是国歌的奠基地。

这首歌的歌词与我们熟悉的国歌极其相似:

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

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奋起杀敌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起来!起来!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战斗!战斗!战斗!战斗!

这首歌就是《血盟救国军军歌》,作者是清原满族自治县的孙铭武、孙铭宸(又名孙耀祖)兄弟。

2015年7月16日,抚顺市召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抚顺——国歌奠基地”座谈会,来自省内的4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抗战先烈的后人参与了座谈,与会人士一致得出结论:早于《义勇军进行曲》3年多的时间,即在1931年10月16日,在抚顺大地上就唱响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抚顺是国歌的奠基地!

在这次座谈会上,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沦陷史研究室主任张洁说,《血盟救国军军歌》是国歌的“母本”,国歌是如何发源的问题一直是历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做好这项工作对国家、对社会来说都是重大贡献。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辽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建学先生认为:大量历史资料证明,“抚顺是国歌奠基地”这一提法可以认定是准确的。

孙氏兄弟为国歌提供原创素材

据资料记载,2002年9月28日,抚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平鲁对住在抚顺西葛联社、在抚顺石油一厂做司机的孙铭武的儿子孙超进行访考证。孙超回忆说:“我父亲举义抗日当初还创造了一首《军歌》,那是1931年10月16日,我当时15岁,在创作现场。”老人还当场给王平鲁唱了这首军歌,用的是东北人口气,老调子。他说歌词为父亲和叔叔孙铭宸联合创作,由张显铭谱的曲。另外,2003年,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抚顺市地方史学会常务理事白凤羽在清原大苏河访了当年的救国军老战士孙绪恩,当时,孙绪恩还动情地唱起这首歌。

这些线索引发了抚顺市有关部门的注意。2014年,抚顺市政协成立了考证工作组,到清原、沈阳、锦州、张家口、唐山、北京、古北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地开展专题调研。

那么,孙氏兄弟到底是什么人呢?

孙铭武,1889年9月15日出生在清原县中寨子村一个中农家庭里。兴京县警官教练所毕业。曾任奉军的连长、营长。孙铭宸别名孙耀祖,是孙铭武的弟弟。兴京县立师范毕业,当过小学校长和清原县教育局学务委员和调查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当天,孙铭武目睹了日寇的侵略暴行,于是与曾在日本留学的老友张显铭一起发动亲友、同乡组织抗日武装。同时,他们策动辽宁公安大队第二十八中队李栋材部哗变。孙铭武又变卖家产、购置,并决定在1931年10月中旬起义。孙铭武、孙铭宸和张显铭在起义前夕,在中寨子村孙家大院,创作了一首义勇军抗日军歌,这就是《血盟救国军军歌》。孙氏兄弟作的词,张显铭谱的曲。

1931年10月19日,孙铭武、张显铭与李栋材的二十八中队400多人,集合于清原县大苏河乡,唱着军歌,宣布起义,成立“辽东血盟救国军”。孙铭武被推举为血盟救国军总司令,李栋材为总指挥,张显铭为总参议,孙铭宸在各地购置枪弹等军用物资。

1932年1月,救国军已发展到千余人。1月末,孙铭武、张显铭等20余名将士被害。孙铭武牺牲后,孙铭宸带领余部参加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被委任为第六旅旅长,与敌战斗。最终,队伍被打散。后来,孙铭宸被捕入狱,被日军,时年39岁。

2014年9月1日,国家民政部公布了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这份按烈士牺牲年份和姓氏笔画排序的名录中,辽东血盟救国军总司令孙铭武排在了第一位。

2015年4月1日,抚顺考证工作组到清原孙铭武老家中寨子村,找到了孙铭武的亲属姜学儒了解情况。已经93岁的老人讲述了当时的情况:“我管孙铭武叫三大爷,管孙铭宸叫四叔。我当时9岁,经常出入孙家大院玩闹。一天在正房一间屋内,有一人手持木棍在一长条桌前指挥,有20人左右一起唱‘起来、起来!’我以为大人嫌我‘碍事’,让我起来呢。”

2015年4月21日,考证工作组在张家口,孙铭宸的孙子孙滦宁取出了他珍藏多年的老照片,那是爷爷决心回东北之前与他的侄儿孙治平的合影。孙滦宁回忆说:“爷爷到北平后,在‘救国会’的安排下到北京大学等处演讲,宣传介绍辽东义勇军的战斗事迹,演讲到结尾时,呼号、演唱的就是《血盟救国军军歌》的歌词。”

在唐山,孙铭宸的另一个孙子孙克本对考证工作组回忆,1954年就听他父亲孙镇中唱《义勇军进行曲》,当时还说这里有你爷和你三爷闹义勇军时编的词儿。

随后,抚顺考证工作组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发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给予孙铭武、孙耀祖兄弟极高的评价:“他们是以国为家的爱国忠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唤起千百万民众的觉醒与抗争,他们无愧是义勇军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奠基人”。这是对在全国一些地区出现争取国歌归属关系,即谁是国歌的奠基者问题上作出的唯一定性评价。

田汉得到资料的四种可能

那么,《血盟救国军军歌》是怎样传到田汉先生手里的呢?抚顺市政协文史委委员彭壮飞告诉记者,据现有的资料分析有四种可能:第一,1932年末,作者之一的孙铭宸曾到北平宣传义勇军抗日的壮举,多次高唱《血盟救国军军歌》,《血盟救国军军歌》在爱国人士中流传。第二,1933年3月,田汉随上海800人慰问团来到古北口抗战前线慰问,在古北口住了23天,有可能接触到辽东抗日义勇军,包括《血盟救国军军歌》在内的有关资料。第三,东北抗日义勇军首领唐聚五曾与田汉先生见过两次面,一次在北平,一次在上海,有可能直接为其提供辽东抗日义勇军的有关资料。第四,当年《血盟救国军军歌》在千人的队伍中传唱,虽然血盟救国军被打散了,但活着的将士进关后也会把这首激昂的军歌传出去。

彭壮飞告诉记者,《义勇军进行曲》虽是田汉的厚积薄发之作,但通过仔细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立意、主题、结构、韵脚还是遣词造句,主要字句上高度相似,《血盟救国军军歌》为《义勇军进行曲》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原创素材。应当说《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比《血盟救国军军歌》更凝练、更形象、更具时代意义,影响也更大。特别是田汉超越历史时代的局限,点石成金地写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两句歌词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超越时空的历史启迪、警示价值。加之聂耳大师级的音乐处理,《义勇军进行曲》遂成为中华民族心底永恒的旋律。

国歌与辽宁有深厚渊源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完成的。那么,田汉先生所作之词源于何处呢?

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趋向认为与辽宁密切相关。“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各地纷纷组建义勇军、自卫军、救国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民众武装,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战歌曲与起义誓词也应运而生。

此前,辽宁有多地宣称是国歌故乡、诞生地或素材原创地。从2007年起,桓仁就提出“国歌素材原创地”之说,其根据是1932年4月21日,辽宁民众自卫军在桓仁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总司令唐聚五发布《告武装同志书》,通过北京邮电局发到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桓仁《告武装同志书》中有这样的词句:“团结起来。哪能甘心做亡国的奴隶,振作起杀敌卫国的精神,要知道现在是中国存亡的关头,我们被压迫的同胞们,团结起来,响应起来,风起云涌起来,万众一心。我们东北民众已气愤填膺,故喊杀愈烈,不畏炮火,冒弹雨直进!”此种观点认为,田汉在《风云儿女》所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素材基础,就是来源于辽宁民众自卫军的《告武装同志书》。

锦州认为自己是义勇军发祥地和《义勇军进行曲》发祥地。他们的根据是北镇、黑山高鹏振“东北国民救国军”的义勇军誓词、军威和战绩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东北国民救国军”誓词歌的原唱词为:起来!起来!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民族已危亡,山河已破碎!家园(被)毁,爹娘当炮灰,留着我们的头颅何用?拿起刀枪,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拿起刀枪,携手并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往前冲!用我们的身躯筑起长城。前进啊!前进!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前进啊!前进!向前进!豁出命来向前冲。杀!杀!杀!一二三四!

盘山县则提出了盘山义勇军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原型说。他们认为,“九一八”事变以后,盘山人张海天、项青山的抗日《宣言》、《通电》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精神给养。“1931年至1933年,盘山义勇军首扰盘山,二打台安,三战田庄台,四攻牛庄,五袭海城,后又参加长城抗战。”在国内影响很大,田汉、聂耳通过报刊等多种渠道对盘山义勇军有所了解,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朝阳市建平县朱碌科村也提出了国歌发源地的说法。他们的根据是1933年2月聂耳到过建平县朱碌科村慰问参加热河抗战的义勇军。此外,辽宁省还有国歌诞生在葫芦岛南票的说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不到1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2月起,部分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在各地区进行抗日斗争。在抗联艰苦抗战的时候,一首歌曲从上海的一座监狱里传出:这是作家田汉为当时的**《风云儿女》写的一首歌词,由聂耳谱曲,它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1933年日寇进犯热河,经朝阳向建平推进。2月的一天上午,有一队骑兵来到了四家子镇,都集中在四家子街西河边的空地操练。这时,从建平县喀喇沁方向来的几辆汽车上下来了百十人,还有一种听说能把人像拍照下来的机器,后来知道叫摄影机。拍摄了骑兵部队出操、吹号、刺杀、唱歌和骑战马奔跑。后来一个人还拉着洋琴教我们围观的学生们唱部队的歌。这天,部队还在青沟梁和日军打了仗,枪炮声响到天黑。

2001年辽宁省政协文史委编辑的《血肉长城——义勇军抗日斗争实录》文集中,收录了刘凤梧在19年写给辽宁省黑山县党史办公室的《回忆黑山县抗日义勇军》一文,里面有这样的一段回忆:“快过阳历年的时候,高鹏带来北平抗日救国会的消息,让我们辽西的义勇军到热河去接收各地爱国人士捐赠的武器装备和慰问品。我们黑山县励家窝铺这支部队400多人,从盘山经赵家屯、中安堡、阜新到达热河的贝子府和朱碌科一带。从辽西到热河的还有郑家窝铺郑子丰的200多人,安家河肖振起的200多人。此外,阜新大庙白乙化的600多人也到了热河,我们这些人都是骑兵,被编为抗日义勇军二军团骑兵旅一团。1933年2月,辽南王全一、顾靠天的抗日骑兵也来到热河,被编为东北抗日义勇军二军团骑兵旅二团。聂耳等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来到热河,他们一面慰劳部队,一面做抗日宣传工作。从《辽宁文史资料》第四辑中,也能找到原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军团副军团长李纯华的回忆录《东北义勇军第二军团概述》。文中记载:“1933年2月25日晚间,救国会军事部长王化一,政治部副部长杜重远和上海辽吉黑热后援会负责人朱庆澜等,率百余人携带械弹、服装和慰问品到达朱碌科。26日到四家子检阅并慰问部队,上海的**公司拍了纪录影片。”

河北省政协文史委收录了原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长兼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军团军团长王化一的回忆录《日军侵热期间热河纪行》,文中记载:“1933年2月22日,我们由承德出发赴朱碌科村。热河交通队凑集了6辆卡车,载运炮弹、宣传队以及随行人员等。25日夜间前进到朱碌科第二军团的临时总指挥部,26日10点前进到四家子,检阅到达的全体官兵。”

锦州市的一处景观公园内,一座黄墙、青瓦、绿檐的尖顶老式洋房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这里曾是东北交通大学的旧址,更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辽宁省行署和抗日义勇军创建旧址。2014年,锦州市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在这里布置了一间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向人们展示着东北抗日义勇军英勇不屈的历史。站在一块展板前,刘生林凝望着父亲等先辈的照片驻足良久。他指着其中一张骑兵马队奔跑向前的照片说:“这张图是从上海慧冲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热河血泪史》中截图下来的,图中带队骑白马的就是我的父亲,拍摄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敖汉旗四家子镇。”

刘凤梧在回忆录中说:“1933年2月热河抗战期间,高鹏陪同后援会慰问团的人慰问、访我们义勇军官兵时,慰问品是按照一营到三营的顺序发放,在慰问团先给一营和二营发放慰问品的时候,我就指挥三营官兵唱《义勇军誓词歌》。慰问团里的聂耳听到歌声,来到我们跟前。聂耳是南方人,他问我们,你们用东北话唱的歌我听不懂,唱的是啥子歌?我听成是傻子歌。我告诉聂耳,我们唱的不是傻子歌,是《义勇军誓词歌》。当年高鹏是东北大学的学生,也是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的联络副官。跟随朱庆澜从上海和北平到热河慰问的青年知识分子到承德后,都是由他负责联络召集,聂耳等人他都认识,我是通过高鹏的介绍认识聂耳的。”

“根据我父亲的回忆和其他史料记录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当年聂耳在四家子与义勇军官兵们同唱《义勇军誓词歌》,又从我父亲那里得到《义勇军誓词歌》传单,这为后来聂耳和田汉共同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提供了基本素材。《义勇军誓词歌》创作于锦州,从四家子通过聂耳走向全国。也就是说,四家子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素材走出的地方。”刘凤梧之子刘生林肯定地说。

1934年,朱庆澜出资赞助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风云儿女》,由田汉编剧。但是,田汉只是交出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就于1935年2月19日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了,后来这部**由我国第一代**导演夏衍改成摄制台本。田汉被捕后,音乐家聂耳找到夏衍,承担了《风云儿女》主题歌作曲的创作任务。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又修改了《风云儿女》主题歌作曲的初稿,曲谱定稿后,寄回国内。

据上海国歌展示馆工作人员介绍,在**《风云儿女》前期拍摄完成以后,田汉的主题歌歌词并没有确定歌名,而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歌词谱曲的名称只写了3个字“进行曲”。《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歌词和“进行曲”两个名称如何成为一个名字呢?作为**《风云儿女》投资人的朱庆澜将军,画龙点睛地在“进行曲”3个字前面加上了“义勇军”3个字,《风云儿女》主题歌的歌名就成了《义勇军进行曲》。最后,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将《义勇军进行曲》灌成唱片公开发行。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伴随着“一二·九”运动的,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的硝烟,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首革命歌曲甚至享誉海外,在全世界传播。

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接着他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 1949年,国民党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临近末日,建立新中国的工作着手进行。当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以马叙伦为组长、和茅盾(沈雁冰)为副组长的筹备会议第六小组负责拟定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参加工作的成员有郭沫若、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等10余名著名人士。

1949年7月4日,在勤政殿第一会议室主持召开了第六小组第一次会议,推选郭沫若、田汉、茅盾、钱三强、欧阳予倩五人组成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郭沫若为召集人。

1949年8月5日,第六小组第二次会议决定,聘请马思聪、贺绿汀、吕骥、姚锦新四位音乐专业人士为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顾问。由郭沫若等人起草的《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经、修改审批后,分送《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连续刊登八天。国内各报和香港及海外华侨报纸也纷纷转载。这样大规模地在报纸上征集国旗、国徽、国歌,在中外历史上是少见的。征稿启事发出后,在中华大地和海外华夏儿女中引起强烈反响,应征稿件如雪片一样纷至沓来。

截至1949年8月24日,筹备会收到有关国歌的稿件350多件。经过慎重讨论审核,认为国歌征集之稿,足以应选者尚少,而新生的共和国在宣告成立时,如果没有确定一个体现本国尊严的国歌,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适应时代要求。因此,决定再有地征集一次,将入选者制曲试唱,向群众广泛征求反映后再作最后选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设立由55人组成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马叙伦为召集人。截至当日,第六小组共收到应征国歌632件,歌词694首。

1949年9月25日,、在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郭沫若、茅盾、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吕骥、贺绿汀等人。在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徐悲鸿、郭沫若等许多委员表示赞成。因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郭沫若、田汉等建议将歌词修改一下,郭沫若并拟就了三段。但是,张奚若、梁思成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并举法国的马赛曲为例。黄炎培先生也赞成不修改歌词。刚从国外回来的宗教界代表刘良模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外传播情况后,认为《义勇军进行曲》获得了国内外人民一致颂扬,在国际上有它的影响,应用作国歌。和副赞成这种“安不忘危”的思想,认为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与内外敌人及各种艰难困苦奋斗。副说:“用原来的歌词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正是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赞同和支持歌词不改。经过讨论,除国徽一项继续由原小组设计外,其他各项议题均获一致意见。会议结束时,、副和大家一起放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今天成立了。”接着按动升旗电钮,伴随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国旗、国歌和年号的“新华社信箱”中,对将义勇军进行曲用为国歌作了如下解释:“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已经具有历史意义。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造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这与苏联人民曾长期以国际歌为国歌,法国人民今天仍以马赛曲为国歌的作用是一样的。”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唱了17年。十年期间,田汉受到“四人帮”迫害,他写的歌词不能再唱,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

粉碎“四人帮”后,由于还来不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有些人以“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不能反映变化了的现实”为理由,提议重写国歌歌词。

1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新词。

对新的国歌歌词一直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新歌词气势雄伟,高度概括,政治性强,有“奔向共产主义明天”等鼓舞人心的内容。同时,也有许多同志认为,新歌词的内容、文字韵律都推敲不够,从文字上看歌词太平,缺乏,缺乏形象性,只是把几个口号凑在一起。从韵律上看,新歌词平仄、音韵都不如原歌词,有拼凑的感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清理“”中的错误,深入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恢复并根据新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对18年宪法进行系统修改的工作被提上日程。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大量冤错案。国歌歌词原作者田汉得到昭雪平反。

从1980年到1982年,宪法修改委员会收到了各个方面提出的大量意见,认为《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激励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多年来已经深入人心;建议废除18年通过的国歌歌词,恢复1949年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决定的《义勇军进行曲》。同时,建议像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那样,作一个决议把国歌确定下来。宪法修改委员会一致同意将1949年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决定的《义勇军进行曲》恢复为国歌。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 ,撤销18年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3年4月和8月,中央两次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人民团体党组发出通知,征求对修部分内容的意见。安徽、山东、海南、江苏、陕西等省市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同志都提出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建议在宪法中作出明确规定。党中央纳了将国歌写进宪法的建议,在2003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央关于修部分内容的建议》中,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写进宪法,作为一条修改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包含了哪些历史典故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①,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②!

男儿应是重危行③,岂让儒冠误此生④?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⑤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⑥,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⑦。

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

忍情轻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

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

气吹太白入昴月⑧,力挽长矢射天狼⑨。

石一载复金陵⑩,冀鲁吉黑次第平,

破波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⑴!

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

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

归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⑵! ① 终军,姓终名军,字子云,汉武帝时人。汉书有传言: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 下。”然终为南越所害,亡时年仅二十余,时人称为“终童”。终军是济南人,现在济南有终军广场。南越国都番禺(今广州市),为南越郡龙川令赵佗所建,佗亦汉人,籍在河北。

②班超,姓班名超,字仲升。父班彪,兄班固,姊班昭,人称曹大家(gū)者,皆汉之史家。超为抄书小吏时,曾望立功异域以取侯封,故投笔叹息:安能久事笔墨乎?明帝永平十六年,仅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安五十余城,凡经略西域三十余年,封爵定远侯。

轻骑催战云,指班超和郭恂率领三十六名部下出使西域,恩威并施,以强力的手段,多次协助西域各国抵抗匈奴以及亲匈奴国家的入侵,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王朝。有名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③ 语出《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危,高峻也。孔子原意当为表现君子精神的言行,所处为开明盛世,可尽情表现,但帮无道时,说 话要小心,但却不能做君子不该做的事,也就是说无论何时行事一定要端。歌出之时,逢国家急难,意欲鼓励青年表现出古之士的高尚精神。

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第一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诸如“百无一用是书生”等不过读书人之牢骚,此处引用当为激将。

⑤羽檄,鸡毛信也,常指通报战事的急信。诗《代出蓟北门行》的第一句“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最后一句“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不知道作者是否有此联想。

⑥仿《木兰辞》“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句(整篇诗作的叙述亦仿《木兰辞》),仍用班超投笔从戎典。

⑦“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正是知识青年从军时的号召。1944年10月21日,蒋介石在知识青年从军大会上,发出了令青年热血沸腾的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一时间在很多地方形成知识青年从军热潮。

⑧ 古人划天上星象为二十八宿(xiù)观测日月五星(太阳、月亮和水、金、火、木、土等五颗“行星”)的运行。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即二十八宿坐标法。昂月,即高高在上的月亮。太白,金星也,偶会穿过昴宿,也会与月亮靠近。虽然天象演变,但活用气冲斗牛或气冲牛斗的比喻,太白星竟是咱们吹进 了昴宿和月亮,豪迈之情昂扬!多数引用此歌者皆曰:气吹太白入昂月,大约昴、昂二字太像,也怪不得别个,豕亥误人,以讹传讹。

⑨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最后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主侵掠,射天狼当指平定外患。

⑩ 应指宋金石矶大战。绍兴末年,南宋军队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在石矶大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渡江南侵灭亡宋廷。“复金陵”指收复故都,此处实指凭此役迅 速收复国民的首都南京,果然在1944年10月21日,国民军事委员会颁布《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办法》等法规后,不到一年抗日战争胜利。

⑴推想军舰和飞机向东北方向的日本推进的景象,憧憬中国的反攻。不过此幕只有“攻克柏林”上演了欧洲版,国民也好、***也好均未上演这出解恨之快剧,只在自己的土地上表演了受降。

⑵此段更是想象与豪情并生,顾不得用典,不过其中高昂之汉民族之精神溢于言表,与反清复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当属一脉,与今日和气、和谐、和平、共和之类的低调全然不同。 本歌的创作背景是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1943年3月,国民立法院公布新的《兵役法》,扩大了征兵范围,缩小了缓役者范围;鼓励青年学生参军,规定学生服役期间保留学籍,使得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消除了学籍的顾虑。

1943年11月23日,四川省三台国立东北大学以赵惠中为首的28 名师生和各中学学生百余人向该县请求参加远征军杀敌。1943年11月15日,四川省军管区中将参谋长徐思平出席东北大学“总理纪念周”,发表演讲,谈到在驻印军方面要求知识分子参加的理由,称此乃“加强远征军,打通滇缅路”之需要。当场就有15名男生,4名女生申请参军。徐思平上书蒋介石,建议将青年从军运动推广至整个国统区。

1943年12月,国民军政部兵役署颁布《学生志愿服役办法》,规定:“凡中等学校以上学生志愿服役,应由学生以年满18岁以上为限 ”。

1944年9月,蒋介石号召“十万知识青年从军”,颁布了对知识青年从军的许多特殊优待条例,如对在职人员停职留薪;学生保留学籍;家庭受抗日军人家属优待等。在社会上大造声势,报纸、标语加大宣传。

蒋介石1944年10月12日说:“第一,要使一般社会公民改变其过去对于兵役的心理,从而踊跃应征,来充实作战的实力。第二,要使社会民众改变对于中国国民党的态度,认识中国国民党牺牲的精神,因之接受国民党的领导,共同来完成革命的使命,这两层用意后者尤重于前者。

1944年10月21日,蒋介石在知识青年从军大会上,发出了令青年热血沸腾的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一时间在很多地方形成知识青年从军热潮。

此后,青年远征军陆续开赴前线,至1946年秋复员。据曾任知识青年从军、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副监的黄维在《关于青年军的回忆》一文,在从1944年9月动员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陆续征集入伍的知识青年近十万。

青年远征军入伍训练期间为 3 个月,训练科目由兵器到战术,学科、术科及思想并重。青年远征军亦分炮兵、步兵、工兵等。入营后,当以学历、体格、志愿等项为标准而编组训练。经过短期训练后,各师正式纳入正规军编制。青年军 9 个师分别归属于中国远征军第 6 军、第9 军、第 31 军,另外有相当一部分调入新 1 军、新 6 军、第 5 军、辎重汽车第 14 团、第 15 团、宪兵教导第 3、4、5 团、伞兵总队、译员训练班、无线电训练班及派赴美国受训的海空军等单位,共计1.877 万人。其中,第 201 师赴印受训者为 500 余人;第 203 师赴印受训者为 250 余人,充译员为48 人,保送航校受训者为 4 人;第 204 师赴印受训者为 1074 人,第 207 师赴印受训者为数百人。拨给印缅远征军的青年军总数在 1 万余人,在印度受训结业后很快派到印缅前线担任交通运输、坦克车兵等技术兵种工作。青年军先后参加了缅北大反攻、如密、八莫、南坎、腊戌诸战役,对打通中印公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历史上的《知识青年从军歌》的词曲作者均不详,歌曲最早出自中国驻印军新一军,歌词源自一名中国士兵在印度蓝姆伽基地训练师所作的诗,时任新一军副军长的国军名将孙立人曾对这首歌曲颇为赞赏。当前网上流传《知识青年从军歌》只有前面第一节是真的,在当时的文献中出现过,后面当是后人伪作,因为前后两部分无论是文风还是水平,都差距太大了。前面一节,语言古雅,用典精当,风格雄健。后面部分,遣词粗糙,用典几乎是照抄一些著名诗句,文中还多有不押韵的地方。如第一段中所用韵脚为均中东辙,而续文中11个韵脚,分别用了6个韵部的字,这对于熟悉诗词写作的人来说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反倒比较接近现在对韵律缺乏了解的网络诗人。特别是还有像“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这样的词,“赤色”在当时是比较忌讳的,应该不是当时的国军将士写出来的。

《知识青年从军歌》的最大亮点,在于其辞藻华丽、典故丰富的歌词内容,几乎每句歌词都有诗词典故,读起来琅琅上口。

该歌曲歌词极富感染力,广泛应用历史典故,极富中国特色,使一名矢志精忠,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使听者顿觉血脉贲张,既唤起听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又激起了听众建功军中,光耀门楣的渴望,但是,歌曲由于主要针对知识青年,字里行间无可避免的流露出知识青年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未免有些脱离实际,但是,瑕不掩瑜,这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抗战歌曲。

《爱在西元前》歌词所含历史知识注释 作者:刘昌玉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

注释

(1)“古巴比伦”指两河流域历史上的巴比伦第一王朝(公元前1894-前1595年),又叫古巴比伦王国或古巴比伦帝国。它是由阿摩利人苏穆阿布(Sumuabum)创建。两河流域,音译为美索不达米亚,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土地,相当于今伊拉克。(2)“古巴比伦王”这里指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完成了统一两河流域的伟业,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注释《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闪长岩diorite(一说玄武岩basalt)上。使用阿卡德语楔形文字。据说最初放置在西帕尔的沙马什(太阳神、正义之神)神庙。公元前12世纪,被埃兰人当作战利品掠至埃兰的苏萨城(今伊朗境内)。1901年,法国考古学家在苏萨遗址发掘出土,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除这块闪长岩石碑之外,在近东各地还发掘出土了许多《汉谟拉比法典》的复本和泥板碎片。

你在橱窗前 凝视碑文的字眼

注释(1)“橱窗前”这里指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石碑被放置在橱窗里面,供游人参观,起保护、隔离的作用。(2)“碑文”是用阿卡德语楔形文字刻写,共行,包括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

祭司 神殿 征战 弓箭 是谁的从前

注释“祭司”是古代两河流域神庙里的神职人员,地位很高,是神和凡人之间的纽带。“神殿”即神庙的殿堂,里面供奉着神。两河流域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保护神,神住在神庙里,由祭司负责管理,神庙是一个城市的中心。“弓箭”是远古人们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约60000年前)发明的,在古代两河流域留下的许多精美浮雕作品中刻画了亚述王用弓箭猎狮的场景。

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 我以女神之名许愿

注释“苏美女神”这里可能指苏美尔女神伊南娜(Inana),她是爱神、战神和繁育之神,也是乌鲁克城的保护神,是最高神天神的女儿,她的阿卡德语对应名字是伊什塔尔(Ishtar)。“苏美”一般译为“苏美尔”。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注释“底格里斯河”Tigris,全长1850米,发源于土耳其东部的陶鲁斯山脉,流经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到下游和另一条河流幼发拉底河汇合,形成阿拉伯河,最终注入波斯湾。它和幼发拉底河一起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两河流域文明。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

注释“古文明”这里指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难解的语言”应该指的是楔形文字(见下)。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注释这句话可能指的是著名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学作品。原型是苏美尔语的几部没有联系的史诗,大约在古巴比伦时期根据苏美尔语版本写成阿卡德语版本的完整史诗。中巴比伦时期由一个名叫辛莱克乌尼尼的人汇编成册,成为今天见到的“标准版本”。公元前7世纪,亚述国王阿舒尔巴尼拔在首都尼尼微建造了大型图书馆,其中就收藏有《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标准版本共12块泥板组成。1853年英国考古学家发掘尼尼微遗址,使得这部史诗重见天日。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注释“西元”又叫公元,是一种源于西方的纪年体系。1582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施行,又叫格里高利历(取代之前的儒略历)。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之前的历史是“公元前”或“西元前”。有两套叫法:一种是公元(拉丁语Anno Domini,缩写A.D.)、公元前(英语Before Christ,缩写B.C.),有宗教色彩;另一种是公元(英语,缩写C.E.)、公元前(英语Before the Common Era,缩写B.C.E.)。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注释“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意译为两河流域。这个名字源于古希腊语。其中μ?σο?(meso)“中间”,和ποταμ?(potamia)“河流”,字面意思是“河流之间的(土地)”。两河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以今巴格达为界,南北可以分为两部分:巴比伦尼亚和亚述。其中,南部的巴比伦尼亚,以古城尼普尔(今努法尔)为界,又可以南北分为两部分:苏美尔和阿卡德。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注释“泥板”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最主要的书写材料。苏美尔人用芦苇制成的笔在湿软的黏土上刻写,由于芦苇笔刻在黏土上的形状很像楔子,所以叫做楔形文字。刻完文字的黏土经太阳一晒,变得十分坚硬。 “字迹”这里指的是楔形文字。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注释“楔形文字”是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于大约公元前3200年发明的。1700年,英国人托马斯-黑德根据拉丁语词根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首次把这种文字叫做“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自公元前3200年左右被发明,一直使用到公元年,一共三千多年时间。此后成为无人知晓的死文字,直到近代才被欧洲人发掘、发现并破译。楔形文字除了被使用于苏美尔语之外,还被用于阿卡德语、赫梯语、埃兰语、古波斯语、埃卜拉语、胡里特语、乌伽利特语、乌拉尔图语等古代近东地区的语言。由于破译和学习起来十分困难,所以叫做“难解的语言”也实不为过。其中,苏美尔语不属于任何语系语族,和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没有亲属关系。阿卡德语属于闪含语系中的闪米特(或叫塞姆)语族,是最早的闪米特语言,和今天的阿拉伯语、希伯来语是亲属语言。赫梯语属于印欧语系,也是最早的印欧语言。乌伽利特语也属于印欧语系,据说乌伽利特文字是最早的字母文字(一说腓尼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