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歌词曲库 歌词曲库

京韵大鼓大西厢_京韵大鼓大西厢唱词完整版

tamoadmin 2024-09-09 人已围观

简介1.京韵大鼓产生于什么年代?2.北京的音乐文化3.请介绍一下京韵大鼓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4.曲艺音乐的两个特点5.谁有北京曲艺团的介绍?6.求《二人转 大西厢》mp3的歌词7.京韵大鼓是哪里的民间艺术京韵大鼓的主要伴奏乐器有书鼓、节板,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二胡、琵琶等,伴奏音乐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过板音乐”和“唱腔伴奏音乐”。京韵大鼓主要在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流行,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

1.京韵大鼓产生于什么年代?

2.北京的音乐文化

3.请介绍一下京韵大鼓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4.曲艺音乐的两个特点

5.谁有北京曲艺团的介绍?

6.求《二人转 大西厢》mp3的歌词

7.京韵大鼓是哪里的民间艺术

京韵大鼓大西厢_京韵大鼓大西厢唱词完整版

京韵大鼓的主要伴奏乐器有书鼓、节板,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二胡、琵琶等,伴奏音乐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过板音乐”和“唱腔伴奏音乐”。

京韵大鼓主要在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流行,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京韵大鼓是汉族曲艺曲种之一,发展由来是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在北京和天津地区形成,之后由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唱法,逐渐发展出了新的腔调,专门演唱一些短篇的曲目。

木板大鼓在北京叫做“京调大鼓”、“小口大鼓”、“音韵大鼓”、“文明大鼓”、“平韵大鼓”,在天津叫做“卫调”、“卫调大鼓”、“文武大鼓”、“京音大鼓”,一直到民国三十五年的时候由北京曲艺公会改名为“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比较有代表性的曲目有《单刀会》、《战长沙》、《博望坡》、《草船借箭》、《赵云截江》、《闹江州》、《大西厢》、《祭晴雯》、《黛玉悲秋》。

京韵大鼓产生于什么年代?

作为一个95后,本应该走在潮流文化的前端,感受嘻哈文化、追星、迷恋男团女团的超高颜值等等,而我却自从成为了德云社的粉丝之后,就深深陷入了传统曲艺的魅力之中。本来对于传统曲艺一窍不通的我,如今也能够简单哼唱几句,这就是德云社带给我的改变。

喜欢德云社是因为开始喜欢张云雷的相声表演,慢慢被张云雷的曲艺魅力所感染。从太平歌词《探清水河》开始慢慢步入了传统戏曲的大门,每次张云雷在台上表演的节目,都能够引起我的兴趣。慢慢的跟着他学会了《乾坤带》《白蛇传》《花为媒》《秦淮景》《照花台》《层层见喜》《百山图》等等,虽然说不能够模仿专业唱曲人的韵味,但是能够把词唱在婉转的曲调上,就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在张云雷的带动下,通过这些传统戏曲,也了解到了戏曲背后的故事。对于昆曲当中的《牡丹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仅仅是刻板的书面知识,而是对于传统封建制度背后的封建礼教认识更加深刻。

通过张云雷表演的节目《西厢记》当中,体会到了崔莺莺对于爱情的执着,感受到伟大爱情故事背后的辛酸。这些内容是我原本都不曾了解到的,但是通过张云雷,不仅学会了唱传统曲调,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兴趣,平时也会看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和喜欢的演员共同进步。

北京的音乐文化

明清时期流行的“鼓词”(大鼓),到近代,吸收了各地民间音乐的曲调,形成各种不同风格的“大鼓”,如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梨花大鼓、湖北大鼓、胶东大鼓、梅花大鼓等。

京韵大鼓产生于清代末期,它的前身是木板大鼓和清音子弟书。木板大鼓是敲木板伴奏,所以也叫“木板儿”,后来加用了三弦,流行于河北河间府一带,曲调较为简单,用河间语音演唱,人们又叫它“怯大鼓”。早期演员有胡十、宋五、霍明亮等。宋五是个盲人,常唱《大西厢》、《马鞍山》、《坐楼》、《子期听琴》,唱腔中有时加入“反二簧”、“西皮”的曲调。胡十嗓音洪亮,善唱《蓝桥会》、《王二姐恩夫》。据说旧年画里有一张《大溪皇庄》,上面画着一个唱大鼓的艺人就是胡十。霍明亮善唱三国、水游的段子,如《战长沙》、《单刀会》。大约1894年前后,“怯大鼓”演员开始进入天津、北京等城市,在曲艺园子里和相声、戏法、单弦等“什样杂耍”一起演出。当时还有不少“怯大鼓”演员,如刘大辫子刘增元、王庆和及其徒弟等,都是从农村来的。

清音子弟书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八旗子弟们演唱的曲种。他们都是非职业演员,人们称之为“子弟票友”,唱词典雅雕琢,曲调是根据昆曲和高腔创作,行腔徐缓、字少腔多。曲目多是滴取明清两代、、昆曲中的片断重新编写。曲高和寡、流传不广,所以清代末年便衰微下来,但其中少数作品和曲调被其它曲种所吸收,京韵大鼓就是一个。

木板大鼓艺人在北京从子弟书中,也从京剧和民间小曲中吸收营养,进行改革,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说唱形式,即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京调大鼓”,后来广泛流行于北方各地。

京韵大鼓的唱腔属于板腔体结构,有起板、平板、挑板、垛板、快板、悲腔、甩腔(落板)等。唱词分为七字句、八字句、十字句和十二字句几种。用什么唱腔要根据唱词内容和字句多少而定,也就是艺人们说的要按字行腔,有时为了便于行腔也加一些衬字。演出时,演唱者自己操鼓板掌握节奏,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四胡,有时也加用二胡、琵琶。

近代艺人刘宝全(1869—1942)对京韵大鼓的创造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是河北深县人,早年与京剧著名演员谭鑫培交往,谭指出他的唱腔乡音太重,北京人听不惯,艺人要讲究入乡随俗,才能受人欢迎,于是他去掉怯味儿,改成京音。同时,他还与很多著名京剧演员互相观摩学习,如孙菊仙、龚云甫、杨小楼、王瑶卿等。他吸收了京剧唱、做、念的表演方式,用京胡吊嗓子,广泛吸收京剧和其他曲艺的音调,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请介绍一下京韵大鼓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一名小口大鼓,系由怯大鼓经几位有名艺人改革,变京口上韵,腔调翻新,于是更名为京音大鼓,加上刀枪架儿,有唱有作,又名文武大鼓,最后才定名为京韵大鼓。自二、三十年代以来,逐渐兴革,男女艺人有如雨后春笋,辈有新人,成为曲艺坛上占首要地位的曲种。京韵大鼓,就象京剧中的生角、旦角行当一样,没有它,就不能成为一台曲艺,就没有压场的,可见其堪称为曲艺之冠。

这一曲种,所以能在曲艺场中首届一指,当推功于刘宝全。当时及后来的擅演京韵大鼓者,多以他为正宗,京津沪汉,驰著声誉,允称一代巨擘。在刘之前,有钟万起、于德逵,还有宋五、胡十、霍明亮等,都是改革怯大鼓之前辈,但都没有刘的优越条件。刘曾从天津老艺人王庆宏学艺,并深得作词人庄荫棠之助,加上个人天赋与刻苦钻研、悉力创新,乃成为名家。五十年来,蜚声曲坛,始终不衰。刘之特点,能唱能作,嗓音高亮清脆,五音齐备,行腔吐字,嗖哦运用,俱有独到之处,且其外表,能占“漂”、“率”二字。他在《大西厢》一曲中,形容莺莺、红娘、张生三人不同的性格,由于其唱腔委婉,作工细腻,使全曲妙境环生。其传神处,听众被引入化境,如见其人。再如“三国”、“水浒”、“列国”诸段,演来大将风度、书生气概,宛如化装现身于舞台。《活捉三郎》、《一门忠烈》、《别母乱箭》诸段,唱词皆出自庄荫棠手笔。刘之按腔,与庄合作,真如鱼水相融。刘搬演的韩晓窗的子弟书段,有《白帝城》、《刺汤勤》、《长坂坡》等,一经其口,即赋予了这些曲本以第二生命,相得益彰。刘在演唱《南阳关》段中加反西皮,《马鞍山》段中加二黄,将京剧的上口字揉在其中,天衣无缝,恰到好处,甚为听众所赞许,故其后学,争相效法。这些,都是使刘成名一世的艺术特色。

刘之外,尚有白云鹏、张小轩,并称为三家流派。

白云鹏多演子弟书,曾从史振林学艺,以《露泪缘》、《全德报》诸折为佳,再有《樊金定骂城》、《孟姜女寻夫》、《方孝孺骂殿》等段也不差。解放后也演过新段。他的艺术特点以小、俏,细著称,独树一帜。

张小轩演来粗犷沉著,气力充沛,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拿手杰作有“三国”诸折,再有新编《改良劝夫》、《打杨村》、《打昆山》、《十六愁绕口令》、《劝嫖交友》诸段,为刘、白所无。在唱法上还有与刘、白不同的一点,就是在书尾收腔处突然取消几句,戛然而截。如唱《战长沙》,在“杀上阵去”后面本来还有几句,但他独不继续唱下去,一下子打住,让听者自己去寻味,更显得余韵不尽,可谓别具一格。该派传人有张金环,以后也就逐渐销声不彰了。

此三派之外,还有一个少白派,即白凤鸣。白凤鸣得其兄三弦弦师白凤岩之薪传,取刘派之长,避自身之短,以一落的收腔,多加垛句,从而讨俏。能曲为《七星灯》、《狸猫换太子》、《红梅阁》、《击鼓骂曹》、《大战岱州》,《桃花庄》等。借以嗓音欠佳,郁郁一生。

近二十年中,在老艺人相继殂谢之后,能卓然自成一派,而独步一时者,当艺人骆玉笙(小彩舞)。她得技于当年曾为刘宝全弹三弦的弦师韩永禄,由南京去济南,辗转至天津声誉日起,以至红紫于曲坛。她的艺术特点,在于能化刘、白及少白之长,按个人条件,巧于运用,对低音字吐之真切,唱之清楚,为一般女艺人所不及。她后来居上,夺得女鼓王林红玉之宝座,而凌驾于诸大鼓艺人之上,执天津曲坛牛耳三十多年。

当年曾与刘宝全分庭抗礼者,有更姑娘。更之艺,为女艺人中的鸡群一鹤,嗓音高亮动听,其所演之曲,迥非一般同行姐妹所能望其项背。曾与刘宝全分演于东燕乐与西燕乐,不分轩轾。惜好景不长,正当其声誉鹊起之时,为津市富商卞姓藏以金屋,而销声敛迹。后其二妹钟姑娘、三妹钟三姑娘相继崭露头角,南北争聘,当时的黑姑娘(小黑姑娘之母)、白姑娘、富贵卿均难与颉颃。后来钟姑娘夭逝于沪滨,钟三姑娘由南京北返.亦适人而去。此时京津男大鼓艺人,有谭凤元、王凤歧、钟德海、关贞奎,均不克继刘氏衣钵。而女艺人转占优势,小黑姑娘、良小楼、小燕楼、张爱茹、方红宝、林红玉、桑红林,都称一时的佼佼者。又有章翠凤、张月琴、侯月秋、张翠兰、毛翠芬、汪金兰、李韫芬、刘凤霞、宗香岩、小映霞、阎秋霞、小岚云、孙书筠等,先后演于京津两地。

津市京韵大鼓票友有李石如、冯质彬,均宗刘派。

曲艺音乐的两个特点

京韵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经艺人改革后发展而来。流行于河北省和东北、华东一带。木板大鼓因其演唱者多带保定、沧州口音,故又名怯大鼓。以说唱中、长篇大书为主,兼唱一些短段。木板大鼓的唱腔为板腔体,伴奏乐器只是鼓和板,进入北京以后,增加了三弦伴奏。民国三十五年(1946)后,遂正式统一命名为“京韵大鼓”。

怯大鼓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誉为“鼓界大王”的刘宝全。他在博众长的同时,对怯大鼓进行了革新。一是以京韵京白演唱短段曲目;二是吸取各种戏曲、杂曲的曲调,丰富了唱腔;三是借鉴京剧的“刀枪架”式和一些唱腔、韵律等,形成一套表演身段;四是三弦伴奏结合唱腔托腔保调严谨自如。与刘宝全齐名的还有白云鹏和张筱轩。并形成了以刘、白、张为代表的三大流派。其后又出现了“少白派”和“骆派”。

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衬字及垛句。每篇唱词约一百四五十句左右。用韵以北京十三辙为准,一个唱段大都一韵到底。其基本唱腔包括慢板和紧慢板。京韵大鼓是唱说相互兼顾,韵白讲究语气韵味。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解放后推出双唱形式),自击鼓板;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传统曲目有《长坂坡》、《赵云截江》、《草船借箭》、《闹江州》、《大西厢》、《祭晴雯》、《黛玉悲秋》及抒情的写景小段《丑末寅初》、《风雨归舟》等。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央广播说唱团、北京曲艺团等专业团体,先后在京韵大鼓推陈出新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并在培养新人方面作出了贡献

谁有北京曲艺团的介绍?

曲艺唱腔音乐有以下两个特点。

1、规范性。它是相对稳定的,是指每一个曲种一旦形成 ,这曲种必定具有本曲种的基本曲调,这种曲调是构成具体曲种的最基本的特征。也就是说无论演唱什么内容的唱词,它的曲调的基本旋律和节奏,都是用很相近的这“一曲”来表现,它不似歌曲的曲调那样变化很大。曲艺的唱腔本身具有一种较稳定的规范性 ,曲词写作反而应该适应曲种曲调的这种规范 ,否则便无法演唱(有意改革唱腔的作品另当别论)。例如凡是京韵大鼓的开头,不管演唱什么内容的唱词 ,它的开头总是以相似的曲调形成相似的唱腔来表现。如骆玉笙演唱的《剑阁闻铃》与《俞伯牙摔琴》,尽管两段唱腔的内容与形式(句数、字数等)不尽相同,但基本唱腔的变化却很相似 ,都是由开头两句旋律相似的起板 ,经过中间的平唱至本段甩腔结束,它们的总体唱腔旋律是相似的。

就是由不同演员演唱的相同曲种 ,虽然在唱腔上也会有着不同的变化 ,但它的总体唱腔仍是十分相似 。如小岚云演唱的《大西厢》或《逼上梁山》等,虽然在前两句就运用了高腔起唱 ,但经过中间的平唱,(有时加垛句)以后,仍落回甩腔,构成京韵大鼓“第一落儿”唱腔结构,它本身的组成规律与别人仍是相似的。

曲牌体的曲种同样能显示这种规范性。例如山东琴书的开头“凤阳歌”,无论表现什么内容的节目,也不管用什么写法,演员总是按“凤阳歌”的自身曲调演唱。如果遇到在这前几句中,有的句子字数较多时,演员也仍是在原有节奏的限度内,取加唱衬字的方法来适应,仍不改变其原有曲调的基本结构。正是因为曲艺唱腔有这种规范性,所以也就形成每个曲种的基本曲调是区别其它曲种的主要标志。因此,相同的唱词,如果按不同的曲调来演唱,便形成的不同的曲种,曲艺的“一曲”无论如何“多变”,也总是以自身的基本曲调为主体唱腔,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2、可塑性 。虽然每个曲种的基本曲调是有其规范的,基本旋律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为了表现更丰富的生活内容,每个不同的节目的曲调又常有多样的变化,可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例如天津时调的“数子”,本是无旋律变化的数板(实际天津快板就是以这种时调的“数子”为基础而形成的),但通过曲艺音乐工作者的处理,在不同的曲目中,又表现出多种变化,这就体现了曲艺曲调的可塑性。

求《二人转 大西厢》mp3的歌词

北京曲艺团的介绍:

北京曲艺团成立于1952年10月,是中国曲艺界的人才摇篮。北京曲艺团始终坚持二为方向,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充分发挥曲艺小、快、灵的文艺轻骑兵作用,以说演弹唱、雅俗共赏的形式和风格,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北京曲艺学派。

2015年10月19日晚,北京曲艺团复建暨《北京记忆》专场演出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王淑玲、种玉杰、王树才、李菁、何云伟、李想等老中青曲艺演员登台献艺。

表演了铁片大鼓、梅花大鼓、相声、京韵大鼓、鼓曲联唱等节目复建后的北京曲艺团,由北京演艺集团和北京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是直属北京演艺集团的独立法人单位。

扩展资料:

京曲艺团以其纯正的京腔京韵和浓厚的京味儿文化,受到京城百姓乃至全国人民的喜爱。六十多年来,北京曲艺团佳作频出、硕果累累,先后创作大量曲艺作品。

为首都乃至全国提供了优质的精神食粮。如单弦《姐弟之间》、《雷锋颂》,河南坠子《十个鸡子》、《韩英见娘》。山东快书《扎义打虎》、《紧急电话》。

快板书《红日照西安》、《人间真情》、《综合利用开红花》、北京琴书《传家宝》、《长寿村》; 西河大鼓《挖菜窖》等。

同时,北京曲艺团还涌现出大批笑星和曲艺表演艺术家。如高德明、王长友、孙宝才、高凤山、罗荣寿、王世臣、赵振铎、赵世忠。

刘司昌、梁厚民、李金斗、陈涌泉、 笑林、李国盛、王谦祥、李增瑞、良小楼、韩德福、尹福来、关学曾、孙雅君、马玉萍、张蕴华、马静宜、李绪良等。

经过六十多年磨练,北京曲艺团以传统曲艺和京味作品享誉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曾多次远渡重洋,先后到美国、加拿大、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巡回演出,受到当地观众广泛赞誉。

百度百科—北京曲艺团

京韵大鼓是哪里的民间艺术

一轮明月照西厢, 佳人巧梳妆,

三请张生来赴宴, 四顾无人跳粉墙,?

五更夫人知道信, 六花板拷打莺莺审问红娘。?

七夕胆大佳期会, 八宝亭前降夜香,?

九有恩爱难以割舍, 时时想念小张郎。

表的是洛阳公子张君瑞,好骑骏马抖丝缰,

大比之年去科考,带领书童离故乡,

行走路过普救寺,巧遇莺莺女儿红妆,

他二人一见钟情情深一往,传书简定终身多亏小红娘,

最可恨崔老夫人赖婚事,只害得一对鸳鸯不成双,

张君瑞想莺莺还把这文章作,崔莺莺想君瑞,

咳,吃啥也不香,这日莺莺清晨起,

叫来丫环小红娘,快去快去你快快去,

我写封书信你捎到西厢!

扩展资料:

京韵大鼓《大西厢》主要描写张君瑞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丫环红娘传书递简促其好事,有情人终成眷属,具有深刻的反封建意义。因演唱难度高、唱词经典、曲调优美被称为大西厢。

大西厢(乙本)

的那位俏佳人儿,哎他懒梳妆,崔莺莺得了不大点儿的病,躺在了牙床。躺在了床上,他是半斜半卧,您说这位姑娘,苶呆呆又嘚儿闷悠悠,茶不思、饭不想,孤孤单单冷冷清清困困劳劳凄凄凉凉,独自一个人儿闷坐香闺低头不语默默无言腰儿瘦损。

乜斜着她的杏眼,手儿托着她的腮帮。您要问这位姑娘他得的本是什么样儿的病,忽然间我就想起秀士张郎。 我可想张生,想得我呀一天也吃不下去半碗饭,盼张郎, 两天喝不下去一碗汤。汤不汤来呀哪是奴家我的饭,您瞧饿得我前心贴在了后腔。

你们谁见过,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走道儿拄着拐棍儿,这个姑娘,要离了拐棍儿,手儿就得扶墙。强打着我的精神哪走了两步,哎哟可不好了! 大红缎子绣花儿鞋, 底儿怎么就会当了帮!

我低言悄语呀就把我的红娘叫,这个小丫环儿就答应了一声,走进了绣房。哟,说是我的姑娘,您老人家喝点儿酒吧?再不然可是用饭?您要是不爱吃烙饼啊,我给您呐做上一碗汤。您要是爱吃酸的,给您呐多多地加上点子醋,要爱吃辣的咱们多切姜。

哎哟我的姑娘! 您要嫌咱们家的厨师傅做的菜不大怎么得味儿,小丫环儿我呀,挽挽袖子,系上了围裙我下趟厨房。我给姑娘您呐做上一碗甜滋滋儿、辣丝丝儿、酸不叽儿、又不咸又不淡,八宝儿一碗油酥菜,端在了绣房哎哟我的姑娘您呐尝尝。

这位莺莺说啦,你要讲究那些吃的喝的穿的戴的、使的用的玩儿的乐的、捅的摸的引的逗的、瞧的看的耍的笑的,姑娘我全都不爱!我的这个傻丫头!我命你去到西厢,给我聘请那位张郎。说是咱们娘儿们请他呀,一不打饥荒,二不跟他借上一票当,借他的笔墨和砚瓦开个药方。

他要问姑娘我得的本是什么样儿的病,可你就跟他说了吧,白天我受了一点儿暑哇,夜晚就着了一点儿凉。那个张生,他要是来,搭着伴儿的走,他要是不来跟他闹遭殃! 你没气装带着三分的气儿, 拧着眉瞪着眼哪就鼓着你的小腮帮。要讲究打架,你就跟他先动手,别忘了。

先下手的为强啊这个后下手的那个遭殃。砸碎他的砚瓦叫他研也研不得墨,你自管撕了他的三字经儿百家姓儿,大学中庸、五经四书、孟子和告子,礼记还有春呐秋喂,叫他做不了那篇文章。他要想闹场官司那可就对了咱们娘儿们的劲儿,你自管大大方方地打到了公堂。

他仗他们家的银子钱又这势力广,嘿!咱们娘儿们儿,那可就说也说不来了吧,讲也讲不起了吧,抖搂抖搂,西北旯旮儿,掉了底儿没有盖儿,短了边儿少了沿儿,缺少什件丢了钥匙,没了锁皮飞了锁簧的破皮箱。在箱子底儿下还有那多少年用不着,湘妃竹裂了杆儿,黑啦咕叽儿的那根儿烟枪。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大西厢

京韵大鼓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

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京韵大鼓的唱腔属于板腔体,可分为慢板、快板、垛板、住板。基本腔调为起腔、平腔、落腔、高腔、长腔、悲腔等。平腔适于叙事,高腔表现激昂的情绪,落腔则表现平缓轻松的情绪。

京韵大鼓具有半说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所以,唱词在演唱中也占重要的位置。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多为上下句的反复,并且比较讲究语气韵味,与唱腔衔接自然。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与四胡,有时也有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

京韵大鼓代表曲目如下:

京韵大鼓传统曲目有《单刀会》、《战长沙》、《博望坡》、《赵云截江》、《草船借箭》、《闹江州》、《大西厢》、《祭晴雯》、《黛玉悲秋》等。

有由刘宝全、白云鹏等人根据子弟书作品整理的《长坂坡》、《白帝城》、《探晴雯》、《樊金定骂城》等,还有一些写景抒情的小段《丑末寅初》、《风雨归舟》等。

解放后,京韵大鼓在推陈出新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改革。反映现代生活的优秀曲目有《黄继光》、《光荣的航行》、《韩英见娘》、《刘胡兰》和新编历史题材作品《愚公移山》、《满江红》、《卧薪尝胆》等。